公益觀察2014
  • 前言
  • 報告架構
  • 報告摘要
  • 關於作者
  • 國際社會焦點
    • 新自由主義與信任危機
    • 公益部門是救世主?
    • 不確定的未來
  • 全球公益脈動
    • 美國
    • 英國
    • 中國
    • 公益部門的未來
  • 台灣在地觀察
    • 公益捐款超過500億
    • 透明度不足:缺乏誘因、強制性及標準
      • 捐款人:不主動尋求資訊
      • 公益組織:未提供或僅提供有限資訊
      • 資訊媒介:資訊取得或解讀不易
      • 進展
    • 公民社會的新樣貌
  • 結語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 參點壹. 年度公益捐款超過500億
  • 附註

Was this helpful?

  1. 台灣在地觀察

公益捐款超過500億

Previous台灣在地觀察Next透明度不足:缺乏誘因、強制性及標準

Last updated 4 years ago

Was this helpful?

參點壹. 年度公益捐款超過500億

根據2004年行政院主計處發表的「」[1],2003年度民間企業及個人捐款合計約新台幣427億元,這也是普遍認知的台灣公益捐款規模。但這份十年前的調查已缺乏時效性並。因無新近的可靠數據,試以行政院主計處成長情形粗略推估,2013年捐款總額約為537億元[2],約佔GDP的0.37%。

台灣在World Giving Index 2014名列全球第47名,較2013年的53名略微上升。特別是「捐款給慈善機構」項目高居第31名(大約高過78%的受訪國家)、約有40%的受訪者回答最近一個月曾捐款,台灣人樂善好施可見一般。

進一步試以當中財務報表較完整的78間公益組織統計[3],整體而言2010~2012年各項收入均成長,總收入成長率甚至高於經濟成長率。

[公益組織收入持續成長](單位:NT$百萬元)

npogrowth

(資料來源:公益責信協會整理)</center>

[收入成長率高於GDP或家戶可支配所得成長]

(資料來源:公益責信協會整理)</center>

[組織規模不同,收入成長來源各異]

(資料來源:公益責信協會整理)</center>

經過上述初步分析可發現:

  • 公益部門擴張快速,高於經濟成長。民眾於景氣不佳、實質薪資未顯著成長時仍慷慨解囊,同時政府及補助單位也持續挹注。

  • 災難捐款沒有明顯的排擠效應,甚至可能把餅做大。日本大地震過後,2012年整體公益組織捐款數額仍向上成長3﹪,顯示一次性的災難捐款並不排擠常態性捐款,否則應回落常態性水準。

附註

[2] 未考慮捐款人可支配所得變動對捐款意向變動的影響程度,以及重大災害產生的急難捐款等。

[3] 自律聯盟會員需於聯盟網站公告年度財務及工作報告,此處暫不考慮選樣誤差。

[4] 公益組織規模係以資產或年收入1億元或3千萬元區分以利分析。

2011年因致捐款短時間內湧入,致2012年大型公益組織捐款收入略微減少。但即便如此,中小型組織在這二年的成長仍相當顯著[4]。

driver

此外依2015年1月統一超商所公佈的指出,常態性捐款與較整體經濟情況顯著成長且不受緊急災難排擠,與本報告所得結論若合符節,同時也可推論年度公益捐款規模500億尚稱保守,常被引用的400億說法則已顯不適用。

[1] 該調查受訪人數超過百萬,也是目前較常被引用的統計,該統計未納入香油錢及海外捐助等項目,因此未盡全貌。相關連結:、

日本311大地震
2014銅板公益觀察報告
新聞稿
統計表
社會發展趨勢統計結果
於2007年停辦
家戶可支配所得
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growth1
growt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