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貳點貳. 英國

美國式的公益是最佳解?

英國是World Giving Index 2014綜合排名前十名中、唯二的歐洲國家(另一個是愛爾蘭)。與美國人全面性地熱衷公益不同,英國人顯得較斯文慷慨(「捐款給慈善機構」比例甚至超越美國),樂於捐款但較少直接涉入,參與公益的形態與台灣相似。為了理解如何造成公益形態差異,CAF的一份研究比較英美民眾參與公益的不同,有助於理解不同的脈絡。

美國的抵稅設計簡單易懂且對金字塔頂端的富豪極具誘因,而英國稅制設計複雜但較完整。此外,美國政治制度偏向「小政府」、社會福利設計較少(社福支出佔GDP比例低於OECD國家平均),因此留給公益組織較寬闊的發展空間甚至分工專業化(例如募款顧問或財務管理諮詢等)。

另從社會文化背景來看,美國人對財富的態度比較正向,可能原因是大多白手起家有「美國夢」創業精神、不避諱談論錢財,而英國人資產多半繼承而來有義務傳承下去。也因此如果以捐款總額佔GDP的比例來看,英國僅有美國的1/7。

英國人捐款習慣穩定

CAF從2005年以來的研究發現,英國人捐款的比例大約都在54~58%。2012~2013年捐款比例及總金額雖然較2011~2012上升,但仍未回復到金融海嘯前(2007~2008)的最高水準。女性捐款比例較男性顯著較高,而在捐款議題上「醫療研究」一直都最受支持,但不同的捐款人群體之間仍有些微差異:老年族群較支持「宗教」,而年輕族群則偏好支持「兒童」議題。

另一份針對基金會捐款的研究則指出英國的公益捐款大約有2/3來自個人及企業,另外約14%來自大型基金會。前二十大的基金會即佔全部基金會捐款一半以上,最大的Wellcome Trust即佔1/5。2012~2013年的基金會捐款總額較前一年度增加近10%,但基金會本身的收入卻是減少中。也就是雖然經濟仍未完全復甦,基金會的公益投入卻仍逆勢增加。

英美民眾從事慈善的型態不同,主要仍受歷史人文背景影響。英國人穩定的捐款習慣仍是其在全球公益扮演舉足輕重角色的功臣。此外,英國的社會企業發展歷史悠久,更是世界上社會企業發展最蓬勃的國家

捐款的世代差異

CAF針對英國捐款人,同時引用Blackbaud針對美國捐款人的類似研究,歸納捐款行為的世代差異[1]。熟齡世代最熱心公益,捐贈比例、捐贈總量以及捐贈佔資產比重都是最高。但嬰兒潮世代也不容忽視,在英美都佔捐贈總額的1/3以上,況且隨著這個世代年紀漸增,對慈善公益的興趣及投入會更趨近且取代熟齡世代。

[慷慨度(捐款佔個人總支出的比例)]

圖表來源:CAF</center>

但明顯差異出現在Y世代,也就是千禧世代。這個世代更有國際觀,更包容多元文化,捐款判斷更依據實質社會影響力。相較之下,較年長的世代則多半由情感驅動,或是依據公益組織的口碑決定。

年輕世代希望在捐款上看到影響、責信和透明,並樂於在職場、家庭和社交活動中不分界線地參與公益。

也就是說即便是溫和穩定的英國,也開始出現公眾與公益部門互動習慣的微妙變化。這與全球化及網路科技造成的全球價值觀愈趨接近不無關聯,也代表了跨地域的巨型潮流正在襲來。

附註

[1] 分別區分為「熟齡(現年70歲以上)」、「嬰兒潮世代(現年約50~69歲)」、「X世代(現年約35~49歲)」及「Y世代(現年約20~34歲,又稱為千禧世代或數位原生代)」。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