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
台灣公益責信協會|Association of Philanthropic Accountability, Taiwan
![](http://i.imgur.com/vnJUviW.jpg)(設計:溫雅貴、盧昱秀)[1]
台灣公益責信協會關注的是公益組織[2]的財務透明(transparency)及治理機能(governance),希望提升公益組織之責信,以增進公眾信任、健全公民社會發展。
健全的公益環境除了良好的自律外,通常也不能缺少「他律」,包括政府和第三方獨立機構(國外或稱為「看門狗組織(watchdogs)」),而台灣目前確實缺乏一個獨立機構持續性地關心及推動。原因眾多,主要是財會專業造成進入門檻、公益責信利害相關人眾多且複雜,以及社會大眾對公益的認知有待提升等。
與自律聯盟(公益團體的自發性組織)不同之處在於公益責信協會以公民視角出發,將「開放透明」、「公民參與」、「科技創新」等數位時代關鍵要素融入公益組織責信脈絡中,希望能更貼近捐款人達致更有效的理解及溝通,以提供公益組織改變的誘因、促成良性循環。更長遠地,希望社會及環境議題都能被妥適有效地處理,台灣未來能永續性的發展。
初心
大約三年前,創辦人Simon寫下了這段話,說明為什麼要投入這個議題,以及背後的真實想法:
責信(accountability,或譯為可責性)已成為顯學的今天,為什麼公益團體的努力和社會大眾的觀感還有如此大的落差?自律聯盟成立已7年,這樣的自律到底是成效不彰,還是宣傳不夠,或是方式不對?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翻轉整個台灣公益團體財務透明及內部治理的狀態?
公益團體當然不能只用財務報酬衡量,但這並不能免除其揭露的義務,以及付諸社會檢驗的正當性。有沒有可能更進一步透過全面性的拉力和推力,公益團體自發地提升營運效率,降低與捐款人之間的資訊不對稱,甚至改善社會資源過度集中的現象?要如何在不增加公益團體負擔的情況下,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讓公益更有效率?
因此我們想提出解決方案,用Y世代的視野和手段將這個議題扛起來,做為一個起點。
組織化及所做的事
在以私人身份投入二年、確定這個議題是我們可以產生影響的,為了合法正式且長久地運作,2014年公益責信協會正式成立,並經內政部核准(字號:103/5/26台內團字第1030144233號)。
我們所從事的努力可以時間序看大事紀,或以三個方面(搭建利害相關人溝通平台、對捐款人倡議及培力公益組織)分類如下:
![](http://i.imgur.com/KnEqpyk.png)
1. 搭建利害相關人溝通平台
「公益財務資料庫」建置:目前已有約150間公益組織之財務、治理及基本資訊,希望提供一站式的公益資訊服務(網站尚未上線)[3]
「責信指數」發展[4]:參考美國及中國相關公益組織透明度評估指標
「年度公益觀察報告」編製及公佈
2. 對捐款人倡議
網路星期二「冰桶挑戰之大腸冰論壇」講者(2014/9)
NPOst「捐給我,最安心–我該把錢捐給誰才安心?」演講(2014/5):報導
「捐款人你夠聰明嗎」粉絲頁共同營運
3. 培力公益組織
公益平台「中小型NPO會計實務手冊」諮詢委員
翻譯英國NPO財務顧問機構MANGO之NPO財會實務手冊
附註
[1] 設計理念為協會英文簡寫APA為基底,採用三種顏色色塊,分別為綠色代表理解(和平)、黃色代表信任(衝突)及紅色代表改變(前進)。每個色塊下方小點代表協會做的一點小事,而這一點小事就可能帶來不同。
[2] 「公益組織」除了傳統定義的以社福團體為主的非營利組織外,另包括新型態的混合型組織如社會企業。
[3] 財務資訊主要來自自律聯盟官網公告之會員團體財務報表。
[4] 責信指數草案(2014/12)如下:
![EFI](http://i.imgur.com/XJCxnp5.png)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