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觀察2014
  • 前言
  • 報告架構
  • 報告摘要
  • 關於作者
  • 國際社會焦點
    • 新自由主義與信任危機
    • 公益部門是救世主?
    • 不確定的未來
  • 全球公益脈動
    • 美國
    • 英國
    • 中國
    • 公益部門的未來
  • 台灣在地觀察
    • 公益捐款超過500億
    • 透明度不足:缺乏誘因、強制性及標準
      • 捐款人:不主動尋求資訊
      • 公益組織:未提供或僅提供有限資訊
      • 資訊媒介:資訊取得或解讀不易
      • 進展
    • 公民社會的新樣貌
  • 結語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Was this helpful?

國際社會焦點

Previous關於作者Next新自由主義與信任危機

Last updated 4 years ago

Was this helpful?

年度關鍵字:不平等

2014年10月16日是今年度的「」,超過100個國家的部落客針對主題「不平等(inequality) 」各自發表論述。「不平等」包括所得、性別和健康等面向,台灣唯一響應的將焦點放在近幾年問題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希望安心使用新鮮蔬果或食用油不再是階級的象徵。這個活動從2007年涵蓋「貧窮」、「氣候變遷」及「人權」等全球性議題,希望藉此促成國際發聲及意見交流。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也響應這個活動:

相較1970年代高所得與低所得國家二個集團壁壘分明的情況,近年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所得差異縮小;但國家內貧富差距雖在20世紀中葉因工業化減緩,全球化後卻又持續擴大,退回與1820年代相當、也就是二百年前的水準。

工業化與全球化帶來普遍性的人類福祉改善,但很多國家面臨經濟發展與所得分配的政策兩難。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界線也許愈來愈模糊,成長果實分配不均卻愈來愈清楚:全球不到10%的人口掌握了約83%的財富,而這也正是發生「」以及全球公民運動和區域衝突的時代背景。

[不到10%的人口坐擁83%的財富]

Income Inequality

簡言之,也就是這些發生在政治、環境及社會的持續性不平等,衍生了當前愈演愈烈的各式社會問題如貧窮、環境惡化、持續性失業、政治不穩定、暴力衝突等。因此探討公益部門在未來社會的定位之前,必須先理解當下社會問題的真正成因,也就是「所得不平等」造成的「機會不平等」。

(圖表來源:)</center>

所發表的「」更是直接在報告標題表達深切憂慮,「不平等」已被列為世界的重大趨勢(megatrend)。無獨有偶地,世界經濟論壇()於2014年11月發表「」即提到全球十大趨勢中,「所得不平等持續惡化」由去年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亞洲尤其明顯。

worldtrend2015

(資料來源:)</center>

國際社會由過去長期關注的「貧窮」議題轉為「不平等」,主要原因在於聯合國的「千禧發展目標()」已取得相當成果,2010年全球人口(每日生活費少於US$1.25)與1990年相較已減少超過一半()。要再進一步緩解貧窮必須處理結構性問題:教育及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均等所造成的社會階層流動停滯,正是貧困家庭世世代代無法翻身的緊箍咒。

世界經濟論壇
聯合國經濟與社會理事會
2014年經濟與社會調查:減少不平等促進永續發展
World Economic Forum
全球展望2015
世界經濟論壇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
極端貧窮
從47%減少為20%
部落格行動日(Blog Action Day)
科技濃湯
OECD
關注「所得不平等」
佔領華爾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