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觀察2014
  • 前言
  • 報告架構
  • 報告摘要
  • 關於作者
  • 國際社會焦點
    • 新自由主義與信任危機
    • 公益部門是救世主?
    • 不確定的未來
  • 全球公益脈動
    • 美國
    • 英國
    • 中國
    • 公益部門的未來
  • 台灣在地觀察
    • 公益捐款超過500億
    • 透明度不足:缺乏誘因、強制性及標準
      • 捐款人:不主動尋求資訊
      • 公益組織:未提供或僅提供有限資訊
      • 資訊媒介:資訊取得或解讀不易
      • 進展
    • 公民社會的新樣貌
  • 結語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Was this helpful?

報告架構

二個維度:時間和空間

這份報告的觀點架構在二個維度上:時間和空間。在「時間」脈絡上,應先理解人類社會這幾年來重要的轉變、審視我們身在何處,也才能思考將來會往那裡走。雖然未必是「過去-現在-未來」的簡單線性發展,但仍可對當下的處境更有既視感、更明白將遭遇的機會及限制,也才能有所準備。另一方面,「空間」則墊基於全球化及數位化,任何社會很難自外於全球潮流,因此談論個體社會的動態,不能不先理解總體世界的浪潮,最後再回到在地的脈絡裡。

首先我們先找出國際社會目前最關注的焦點,從這個焦點回溯其背後的成因,並呈現政治經濟無法切實回應這個問題所造成的諸多現象,以及其所可能誘發的中長期風險。這些社會風險同時也映照了各種組織-不管任何部門-所必須應對的未來。

接著我們更細部地看各國的公益發展,包括美國、英國及中國,不管是個別的發展現況,或是在世界公益版圖上扮演角色的差異,以他山之石試圖勾勒公益部門的主流趨勢。

最後回到台灣的公益部門。我們先理清台灣公益部門的規模,以及其營運環境上的限制。接著將國際焦點及趨勢與之疊合,探討在公民運動及數位科技等影響下,「公益」可能呈現的嶄新時代面貌。

Previous前言Next報告摘要

Last updated 4 years ago

Was this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