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利益相關人報告書
Letter to Stakeholders
Dear friends,
近日臺灣開始施打 Covid-19 疫苗,似乎看到疫情終點的曙光。然而研究疫病的人類學家劉紹華在《疫病與社會的十個關鍵詞》一書指出,我們或許過度高看了生化技術的重要性。
自由開放的社會主張透明機制與尊重個人的治理基調,對於這種 一再發生的防疫混亂與無謂傷害, 具有自我批判反省與修補錯誤的能力。
劉紹華認為,自由開放的民主社會,還有精神面的強韌,才是對抗疫病最佳的武器。當我們回過頭來歷數這一年多來的旅程,臺灣所展現獨步全球的防疫成就和經驗,恰正註解她的說法。
在這次的年度報告專題〈組織韌性:臺灣的 COVID-19 經驗〉,試著將臺灣經驗歸納為幾個面向:
治理:透明/問責/參與
理性:邏輯/校正/迭代
基礎建設:普惠/彈性/協作
風險意識:承受/行動/可持續
共同體:連帶/信任/我們
這除了展示防疫成功並非偶然、而是許多面向的總和,更重要的是公益組織從中可以提取如何思考自身韌性的知識。面對風險社會,一方面社會問題不斷變異,另一方面組織發展持續面對挑戰。在這樣失控的未來,公益組織受到雙面夾擠—自身受到衝擊,還需接住受衝擊的他人。 如何有韌性地活躍下去,便是當代公益組織最重要的課題,同時也是實踐永續(sustainability)及社會價值規模化(scalability)的最佳選擇。
公益組織應該團結,跨議題協力及相互學習、 倡議更友善的運作環境,並重建公眾信任。 時代流轉、社會變遷,不只個別公益組織, 整體公益部門也還在這個變動不居的環境裡摸索進路。
以資訊和知識支持公益
2020 年,責信協會陪伴近十個中小型公益組織改善財會作業,與夥伴單位共同探討更好的責信報告架構,另外也投入輔導開源 (open source)ERP 系統在公益組織的應用;委託專業民調公司進行捐款行為調查,並進行聰明公益資訊升級計畫;完成主計總處關於國際公共部門會計準則之委託研究案、接受 IC 之音專訪,更於衛福部年度全國性社福基金會及公益信託聯繫會議發表主題演講;另外還有財務管理、責信、勸募、組織管理或策略等課程、演講和個別組織諮詢等。
2021 年的重要發展方向是(細節請參閱〈影響力〉章節):
建構完整的解決方案:對於初階、中階或高階的組織財務管理需求,都能提供工具並累積實作經驗和典範。
強化知識品牌:定期發表《公益觀察》及捐款調查,深化核心能力及品牌形象。
成為最佳轉譯者:在不同的利益相關人之間,協會同時具有論述高度與研究能力,以及用白話解釋專業術語的技能和耐心。除了增進溝通效率,也是生態系裡不可或缺的樞鈕。
公益責信協會將繼續努力,以資訊和知識支持公益, 也希望大家支持我們! 願我們都能有足夠的韌性應對難測的未來,
孟勳 Simon 敬上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