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利害關係人報告書

Dear friends,

經歷了總統選舉的波盪,臺灣還來不及回到生活的常軌,就被捲進另一波世界的疫病巨災之中。幸運的是,由於 17 年前 SARS 的經驗,以及堅強的公衛和醫療體系,加上人民對管制措施的共同配合,臺灣的疫情到目前為止尚未大規模爆發。

然而,彷若世外桃源一般的歲月靜好,卻讓人忽略了可能的暗影。這次的年度報告專題〈疫情中的公益組織〉,試圖預測對臺灣公益部門可能的衝擊、說明其影響,並提出建議:

  • 公益組織自營收入雪崩、服務風險提升;

  • 個人捐款預期減少 10-15%,慈善與公共領域持續退縮令人憂心;

  • 他山之石:美國公益組織團結發聲,爭取政府紓困;

  • 臺灣的紓困振興對象仍以企業為主,公益部門再次成為國家治理的邊陲;

  • 給公益組織的建議:立即主動與捐款人對話,揭露組織防疫動態;創意發想,提供支持者更多做公益的選項;爭取更多資源運用的彈性;重編管理預算,建立足夠的風險準備;把握機會檢視組織的數位轉型成效;

  • 給捐款人及政府的建議:不要輕易放棄善意,讓善意有更多餘裕;政府應為公益部門編列紓困預算;調整契約要求、減輕公益組織行政負擔。

倘若更深層地探究這場疫病的意義,有幾件事值得思考:

  • 自助而後助人,所以必須認清現實、要求自我,避免對他人抱有不合理的期待

  • 當他人的行為對自身產生直接的影響,更不應忽視系統裡最孱弱的人群及不合理的結構

  • 被迫數位轉型之下,科技矛盾地同時創造了人與人之間的親近與隔離,人際距離變得更近也更遠了,這對公共領域的影響是什麼?

這些伏流,如冰河般緩緩蝕刻出未來社會的樣貌。英美的公益部門在度過緊急狀態之後,陸續開始探討此次疫病對部門或社會的影響。而臺灣的公益組織同樣也將面對這個問題:

未來的風險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公益組織?而我們,能成為那樣的組織嗎?

以資訊和知識支持公益

2019 年,公益責信協會完成了以財政部綜合所得稅資料的十年捐款研究〈公益觀察 2019:正在消失的善意〉,不僅發表於第三部門學會並自辦座談,過半回饋表示內容超過預期、非常滿意;在捐款研究基礎上,辦理「NPO 與資源的距離」系列座談,探討海外捐款、政府補助、企業贊助及個人捐款的方方面面;進行組織內部訓練系列課程,並延伸出各種合作;撰寫對公益部門的發展觀察,並回應時事,尤以年底之兒盟事件,從財務角度切入,探討組織發展及治理議題;另外還有財團法人法有關課程,以及演講和個別組織諮詢等。

2020 年,疫情對本會運作影響有限。最重要的 3 件事務為:

  • 聰明公益資訊平臺重新上線:目前已委託資訊公司更新,預計年底前可改版完成,並更新資料內容;

  • 中小型公益組織輔導:受感恩基金會委託,辦理北中南東各 1 場會計/財務管理課程,且後續輔導 8 家中小型組織;

  • 國際公共部門會計準則研究:受主計總處委託,研究公部門如何導入國際公共部門會計準則(IPSAS)。

公益責信協會將繼續努力,以資訊和知識支持公益, 也希望大家支持我們! 疫情之中,幸好我們還有彼此守望,祝安好, 孟勳 Simon 敬上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