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利害相關人報告書
Last updated
Last updated
Dear friends,
2019/4/10,包含臺灣中央研究院在內的全球 6 個地方,同步公開了人類首次直接觀測的黑洞影像。此次得以突破,是因為跨國團隊協調了座落世界各地的電波望遠鏡,以同步觀測的方式構成口徑約等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再將各地數據加以運算合成,才讓黑洞的真面目呈現在世人眼前。雖然大多數人難以理解「事件視界」及「廣義相對論」等專有名詞,仍為扮演重要角色的臺灣研究團隊感到驕傲(8 座望遠鏡有 3 座是由中研院支援運轉)。這次的觀測計畫除了天文科學的前瞻意義,更證明了透過合作,可以挑戰不同量級的知識邊界。
公益組織 WINGS 近期的論壇「Next Philanthropy」邀集了亞、歐、美洲的公益組織代表,分別介紹現狀及趨勢。在展望未來時,眾人不約而同地使用了同一個字:合作(collaboration);甫落幕的 Skoll World Forum,社會企業家們也不斷使用這個字。一方面,人類或全球各地所面對的永續發展問題,規模或複雜度都不再是單一公益組織可以閉門造車。除了需要鉅額資金,創造系統性變革而不只是修補現有的體系,本就需要橫跨不同地理、部門或甚至人群的協同,這是最直觀也最容易理解的理由。
另一方面,如何面對捐款金額及捐款人確定減少的世界,正威脅著公益組織本身的存續。美國及英國近期幾份研究都指出,整體公益捐款成長趨緩、甚至低於物價成長率;新的捐款者和重複捐款者都減少;未來經濟不確定以及人口老化,將使募款更加困難。雖然臺灣目前沒有捐款統計無法確知變化幅度,但顯然共享了類似的情境:選舉或國際關係造成政治經濟的不穩定,名列世界前矛的人口快速老化速度等,而無法樂觀。財務風險升高,公益組織就更加依賴政府補助或富人捐款,策略或行動趨向保守、不敢挑戰或嘗試,也就減損了改變社會問題的意願和能力。
更甚者,解決系統問題的公民行動意志也在下降。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指出,臺灣民眾對地球暖化的認知增加了,但願意採取行動的人變少了。該研究認為原因是面對氣候變遷這樣巨大的議題,個人顯得渺小無力,而乾脆轉為無所謂的冷漠。無獨有偶的是,美國的環境公益組織 2018 捐款減少 2.9% (所有公益組織類型裡減少最多),或許受到川普上任後對氣候變遷科學的質疑影響,很可能也跟公民逐漸失去堅持的意志有關。最近 16 歲的瑞典女孩 Greta Thunberg 以罷課表達對大人為氣候變遷做得不夠的抗議,在全球引起關注和仿效,但零星的倡議如何轉化為具體有效的大規模行動,關鍵仍在於合作。
社會或環境需要累積點滴行動,直到某個臨界點之後,改變才會明顯。如果行動的資源或意志不能持續,原本的行動者就會選擇明哲保身,結果不只是社會或環境問題惡化,更大的問題是造成公共領域的真空、民主品質的低落。對應這樣的危機,過去單純訴諸善意的公益行為是不夠的,除了應該有更堅實的結盟、共同分享資源對抗風險,也應該重視價值溝通和成果表達、將利害相關人留在未來藍圖裡一起努力。
柬埔寨和泰國協議共同保護邊界的生態、挪威付錢給印尼保護雨林,或是大型基金會與地方組織合作,各自發揮專長而不是搶相同的政府委託案,都是合作的各種可能。回顧臺灣,最近勵馨基金會與長老教會締結夥伴關係是很有意思的案例。這個夥伴關係建立在共同的宗教情懷價值之上,分別採不同的實踐路徑而相互支持。值得觀察的是,這二個知名組織各有成長脈絡和複雜的內部糾葛,所以這個外部夥伴關係不僅溝通成本高昂,而且也會對內部造成明確的衝擊。而這也是合作的重要價值:透過溝通、分享或撞擊,讓組織得以學習成長,進化為更適應現代社會的樣貌。
隨著臺灣 2020 總統大選的逼近,「經濟優先」再次成為熱議的主軸。但世界經濟論壇針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卻認為如何準備公民社會同樣重要。尤其針對公益領域,大概有以下 6 個發展趨勢:
檢視捐款的來源是否符合正義(最近的例子就是法國聖母堂重建再度點燃黃背心怒火);
強調系統性變革;
公益的民主化;
反思部門或組織的多元性;
創新與創造;
透明與開放。
談到社會的系統性變革或公益部門的合作,需要有人專注在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收斂與萃取各種資訊,以挑戰知識的邊界。以最近剛完成的 3 場財團法人法課程為例,不僅解釋法條的意涵,也比對了各個主管機關訂定的子法差異。進一步以這些觀點的差異展開,一方面說明非營利會計的先後發展,一方面也可以討論非營利部門的前進步調。有學員的回饋表示這門課的價值不只如何應對新法而已,另外學習了非營利會計的觀念(目前學校或在職教育較缺乏),而且充份觀照各個部會的作法之後,便開始有想法主張、希望能團結起來。
2018,公益責信協會持續在微小的地方努力。聰明公益平臺的瀏覽量穩定、中小型組織得以被看見;研究衡量公益組織的財務指標、起草「非營利組織會計法」;各種針對責信、勸募、財團法人法、非營利財務管理等演說、課程及諮詢。當然,人事上的全職投入,是讓我們更能深入各種行動的重要因素。同時也嚴格要求自己,進行了第一次的會計師查核。
2019,協會主要工作項目除了升級聰明公益資訊平臺外,捐款研究也還如火如荼進行中(其實是不斷被 delay);試著經營社群媒體 twitter(請大家 follow!),接下來也規劃編輯電子報,以及舉辦線下的實體聚會;提供個別組織更細緻貼身的財務輔導計畫等。財團法人法在 2/1 正式上路之後,想像和執行的落差逐漸浮現。除了實務上的混亂,財團法人法所要帶領的治理變革能走到那裡,除了在這次年報裡的專題討論外,我們也會持續關注後續。
公益責信協會希望以知識支持公益,也希望大家支持我們!
祝日日安好, 孟勳 Simon 敬上
封面設計:盧昱秀